王建涛在进行发电机检修工作。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从1996年毕业至今,王建涛已经在核电一线坚守了25年,多年来如一日守护核安全。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发电机设备专工王建涛,目前是我国核电汽轮发电机检修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自主检修累计节约4000余万元;技术革新257项,部分发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造效益上亿元,填补数十项国际、国内发电机检修领域空白,为电力装备国家重点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解决重大疑难
守护核安全是永恒使命
核电发电机是将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最终环节,也是最复杂、最贵重的电气设备,造价高达数亿元,正常运行期间每台机每天可发电2400多万度。而检修是发电机稳定运行最重要的保障,直接关系到核电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作为中广核14台发电机检修总负责人,王建涛深知在核电站工作就决不能放过任何隐患,为此他把“守护核安全”作为自己永恒的使命,把“100%保障设备运行安全”作为基本工作目标。
岭澳核电站3号发电机是国内第一台大型半速汽轮发电机。投运初期频繁出现发电机转子绝缘低报警,数次接近停机值,而一旦达到停机值,就会导致核反应堆紧急停堆,严重影响核安全。为解决这一重大隐患,王建涛主动请缨主持疑难攻关。他革新了传统电气理论,提出新的电路模型,发明了综合试验平台,找到了全部故障原因,总结出国内第一份“DMR碳刷解体检修法”,消除了误报警,保障了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打破国外垄断
坚定走自主检修道路
上世纪80年代,大亚湾核电站作为我国大陆第一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建造的商用核电站,九成以上设备依赖进口。投产初期,因检修技术薄弱,缺少中文资料,部分检修作业长期依靠国外厂家,不仅花费巨大,检修工期也无法保障。王建涛下定决心学好英语,掌握自主检修核心技术,早日摆脱依赖外方的局面。
国内首台英国GEC进口百万千瓦发电机定子线棒漏氢修复工艺复杂,以前只能由英国专家来实施,王建涛担任首次自主处理工作负责人,完成全部检修,编写了3本操作规程,走上了自主检修道路,累计节约3000多万元。
通过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方式,从项目参与到部分设备自主维修,经过5年努力,到2007年,王建涛团队终于实现了自主维修的目标,彻底甩掉了“洋拐棍”。
2018年,王建涛受美国电力研究院邀请参加学术会议,用流利的英语向来自世界各国的200多名专家分享了我国核电发电机检修经验,从外方的“学徒”,到与外方“华山论剑”,王建涛见证了自身的成长,也见证了我国核电坚定走自主化道路,检修水平不断向世界一流迈进的历程。
挑战“不可能”
用创新发明填补国内外空白
在确保安全检修的同时,王建涛始终致力于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发电机定子线棒吹干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国内没有专用工具,手工方法不但安全性差,还要耗时15天才能完成,长期以来,“快速吹干”被视为一项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但爱动脑搞发明的王建涛打破固化思维,发明了定子线棒全自动快速吹扫装置,并经10年改进五代产品,将吹干时间大幅缩短到7.5小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单次可节约90人工日和7天工期,比美国同类装置快4.8倍。国内最大发电机制造厂东方电机总工评价:“以前只在美国通用见过这种设备,没想到咱们国家也能发明出来,而且更安全!”经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鉴定,该发明填补了国内空白。
因造价高昂,全国没有可用于培训的发电机实物,工作人员只能在现场边干边学,一般需历经5—10年才能学成。为此,王建涛发明了发电机转子多功能模拟器,仅1天就可以让学员见到在现场10年也难以碰到的故障,培训效果大幅提升,该装置成功应用于2019年63365_下载必发365网站_如何打开mobile365技能竞赛,并获邀参加2020年法国国家电力创新挑战赛。
2018年,王建涛心中的“核电梦”——由他主要负责、总投资1350万元的“核能发电机检修与试验智能机器人”科研项目启动。项目将在今年完成投运,投运后每年将可多发2.88亿度电、节约2400人工日。其中,该项目的定子槽楔松动处理等6项功能还将填补国际空白。